?
甘州区投资环境介绍?
文章来源:张掖商务网 ? <梁家墩小康建设村>梁家墩小康建设村> ??????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辖1个开发区,11镇,11乡,244个行政村,1986个合作社,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其中城市人口20万,有汉、回、蒙、裕固等22个民族。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
?? 区内有亚洲第一卧佛之称的西夏大佛寺和汉代黑水国遗址、隋代木塔、明代钟鼓楼、西来寺、甘泉以及古汉墓群等着名的历史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区级保护单位68处,保护点42处。古人曾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的赞誉。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199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省文明市、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2002年7月撤市设区。
??? 近年来,甘州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城镇化建设和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三大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形成了具有规模效益的粮油、果蔬、草畜、制种、轻工原料等支柱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实力较为雄厚、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六大龙头企业群体,以上秦粮油加工为主的粮食加工企业53家,年加工转化粮食21万吨,今年引进建设的20万吨面粉生产线建成后,面粉加工的能力将达到50万吨,带动粮食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收入达到200元左右;以甘绿集团、陇兴果蔬保鲜为主的蔬菜加工企业35家,年加工保鲜蔬菜17.8万吨,带动蔬菜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收入达到400元左右;以中农、正大、东亚为主的制种企业18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带动制种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收入达到650元左右;以五松园饮料集团为主的林果加工企业5家,带动林果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收入达到70元左右;以西部草业、成都大业、陆达公司为主的畜牧业龙头企业13家,带动畜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收入达到650元左右。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农民就业,目前在二产中长期就业的农民达到5100人,直接拉动三产农民就业5.8万人,带动农民在二三产业上人均纯收入达到850元左右。工业生产发展迅速,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4户,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冶金、电力、化工、酿造、轻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果蔬加工等25个行业、十大工业群体。占地23.5平方公里的东北郊经济新区被列为全国东西部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区,成为投资的热土。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积达20平方公里,中心广场、佛城广场、鼓楼绿苑等一批现代都市气息浓厚的公用设施和具有传统风格的明清街、马可·波罗街等特色街区交相互映,城市特色鲜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区乡公路与横贯全境的兰新铁路、国道312线、227线纵横交织,连接成网,中等城市道路框架基本形成。
<南关批发市场>南关批发市场>
??? 在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完成36.11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11.15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60元。 甘州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高举发展、改革旗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达到40.5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7%,达到1.0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1%,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20元,达到3671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20元,达到6880元。
? |